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

长安区:党建“引擎”集体经济 红色“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8/18 浏览量:17196

去年以来,长安区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组织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区、街、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配合有力、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创新“党建+”发展模式,夯实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带头致富作用,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获得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集体等荣誉,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全市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暨农业农村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等现场会在长安召开,唐村“三元共建+三变改革”、清水头村农旅结合案例获评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党建+合作经济,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强化街道党工委和村级党组织引领,探索建立村与村党组织成立联合党委,搭建“地方政府(实施者)、村集体(受益者)、企业(参与者)”三元共建平台,引入优质工商资本与政府、村集体合作,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王曲街道唐村·中国农业公园通过“三变”改革构建起“农户+村级合作社+公司”合作模式,发挥西安唐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和藏龙寨村、劳动村等5个村党支部组建联合党委作用,使村民获得“固定流转收益+一定比例的分红+合资公司务工+宅基地房产租赁”等多重收益,年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鸣犊街道塔段晓村以“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引进星辰鲜花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花卉产业,村集体以扶贫资金入股,公司负责生产经营,第一年固定分红18万元,以后每年还可从公司当年利润中按照一定比例再次分配,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党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党支部建在文旅产业上,将党建工作融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全过程,让党建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各村党支部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青山绿水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精品民宿、农家乐等,不断增加村民收入。王莽街道小峪口村党支部大力推进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引进秦腔脸谱、古狮子收藏、木兰摇土织布、鱼化寨泥叫叫等非遗传承项目,举办非遗乡集开集仪式,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小峪口村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平均每户已增收2000元。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子午街道抱龙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内预留房屋、闲置宅基地、废弃学校等集体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拾间房”“云裳花栖”“终南驿”等一批精品民宿。按照“分期推进、集群打造、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思路有序推进全区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党建+租赁托管,创新集体经济新路径。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用活资源,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各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针对各村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用。郭杜街道张康村党支部建立物业租赁模式,依托大学城地理位置优势,盘活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和空地,建设便民停车场和门店,按照国家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费用。通过盘活资源,一是消除了车辆占道堵塞问题;二是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美化了村容村貌;三是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20年村集体收益200余万元。引镇街道胡家寨村党支部探索建立土地托管模式,促使村民与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对该村1000余亩土地进行农业托管,推行“保底+分红”模式。村民零投入,每亩小麦保底700元,小麦超过700元每亩的收益按照4:6实施分红。2021年集体经济组织分红12万元。

党建+产业升级,持续带动集体和农民增收。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群众增收等方面作用,立足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努力实现党建、产业双轮驱动,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示范。王莽街道清水头村在党支部战略引领和组织带动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培育出“王莽鲜桃、清水莲藕、亚特猕猴桃、桂花球大米”特色产业,2300多亩的桃园、上千亩的荷塘、900多亩猕猴桃、700多亩水田,挖掘和盘活52户空庄空院打造康养民宿业,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成为秦岭北麓地区乡村振兴“样板村”。太乙宫街道白家湾、东堡村党支部依托“两新”田园与企业合作,建立认养农业模式,通过集体统一流转农户土地,提升基础设施,条块化分割,美化、绿化、亮化田园环境,再以每分地680-980元的价格向外出租,已收益40余万元,使单一发展农业产业升级为群众增收的高产出产业。王莽街道土门峪村党支部按照“村集体+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大力发展鲜桃种植,通过技术指导、产品包装、注册商标品牌,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对优质果品统一贴牌、统一包装销售,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集体收入。

(供稿:西安市长安区委组织部)

上一篇:没有下一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