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发布时间:2021/3/1 浏览量:2751
3月17日,西安市枣园北路一处工地挖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该碑撰文者为唐代宰相王起(760-847)、书者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778-865),碑主人是从一品官员杨承和(?-835)。新发现的石碑大约刻于公元836年。柳公权存世碑刻不多, 如果此出土石碑确为柳公权书写的石碑,这将是考古界和书法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发现。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新出土《杨承和神道碑》局部
然而,据现场围观群众介绍,该石碑在挖掘过程中被一辆挖掘机挖成了两段。
陕西省文物局17日中午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21年3月17日中午11时,建设单位在清表过程中发现石碑,立即通知西安市考古院工作人员,14时30分,西安市考古院人员赶赴现场。出于确保文物安全的考虑,西安市考古院组织专业人员立即进行清理、搬运,晚22时,安全送至文物库房。后续,西安市考古院将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对现场进行科学勘探、清理及发掘,对石碑按照程序进行修复和保护。
对于媒体报道的报道的施工方破坏石碑的消息,陕西省文物局发文称,专家判定,碑体残断茬口为旧茬口、结合碑体材质特征、体量大小,不存在外力挖断的可能性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新出土《杨承和神道碑》局部
杨承和(?-835),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任右神策军副使。十二月,杨承和在神策副使任上受任充深、冀行营都监押,即深州诸道兵马都监。《金薤琳琅》卷十九收录《邠国公功德铭并序》,其中记录杨承和的头衔有:“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副使,兼右街功德副使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弘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可见,杨承和的地位十分显赫。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王起(760-847),字举之。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定居扬州(今江苏扬州)。唐朝宰相、学者。司徒王播之弟。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新出土《杨承和神道碑》局部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其中《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冯宿碑》、《玄秘塔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新出土《杨承和神道碑》局部
《冯宿碑》(837年,六十岁)亦为王起撰文,柳公权书碑并篆额。唐开成二年(公元873年)五月立于万年县(今西安市)。碑高314cm,宽104cm。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碑石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军》便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典则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冯宿碑》清乾嘉拓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柳碑中最完整的是柳公权58岁时所书的《迴元观钟楼铭》碑。狐楚撰文,柳公权楷书,邵建和刻字。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四月廿日立于万年县(今西安市)。1986年11月在西安市和平门外太乙路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此碑为横置,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铭文共41行,满行20字,共761字。此碑由当时名工邵建和镌刻,刀口清晰。此碑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
《迴元观钟楼铭》碑
柳公权作品存世不多,大多以拓片存在。如果本次出土的《杨承和神道碑》确为柳公权书写的石碑,这将是考古界和书法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发现。此碑字口清晰,书风劲利清健,与柳公权的其他碑刻是相一致的。碑额篆字深得李阳冰三昧,风神烁烁,十分难得。
西安新出土柳公权《杨承和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