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城市学院社会实践团:红旅医心践使命 乡韵传承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7/10 浏览量:1056
七月流火,暑意正浓。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微尘志愿服务队“红旅医心,乡韵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踏着夏日的热浪走进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开启为期7天的实践之旅。团队以“医心惠民守健康,红色基因润乡韵”为宗旨,将健康服务送到社区街头,把红色足迹印在文化沃土,用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的“眉县故事”。
迎宾社区:医者仁心暖民心
实践团首站抵达眉县首善街道迎宾社区,刚摆开爱心医疗摊位,便被闻讯而来的居民围得满满当当。志愿者们迅速分工,血压、血糖测量区,他们细致记录每位居民的健康数据,并针对异常指标提出个性化建议;中医理疗区,按摩、刮痧、艾灸等传统疗法备受欢迎,成员们运用娴熟的专业手法,为饱受颈肩腰腿痛困扰的居民舒缓不适,同时耐心讲解日常穴位保健知识。
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帮助居民提升健康管理意识。此刻艾草的清香与居民的赞叹声交织,团队中来自护理专业的志愿者们,在两天时间里,累计服务居民150余人次,用耐心与细心筑牢社区健康“防护网”。
实践团成员为居民们艾灸。刘晓妮 供图
红河谷畔:自然里的对话
第三天清晨,实践团沿着蜿蜒山路走进红河谷景区,探寻秦岭北麓生态之美,捕捉着飞瀑流泉、密林翠谷的自然景致,山间栈道上游客的惬意身影,也都被成员们一一记录下来。同时,他们还深入了解红河谷的历史变迁,挖掘那些隐藏在岁月中的红色记忆。此次拍摄旨在通过青年视角展现眉县文旅魅力,助力当地生态旅游宣传,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团在红河谷拍宣传视频。刘晓妮 供图
红色印记: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力量
第四天的行程,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对话。上午,实践团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凝视着泛黄的战地日记、锈迹斑斑的步枪,聆听“七天七夜鏖战”的英雄故事。在纪念馆广场,全体成员在烈士纪念碑前驻足缅怀,鞠躬敬礼,他们的铮铮誓言回荡在晴空下。
实践团成员们在缅怀先烈。张书玮 供图
午后的千亩荷塘,荷叶田田,荷花映日。成员们架起设备,记录“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生态画卷,感受生态眉县的灵动生机,也在拍摄中传递绿色发展理念,让生态之美永久绽放。走进眉县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解码人”,在青铜器、陶瓷器等珍贵文物前驻足,探寻眉县悠久的历史脉络。通过录制视频和拍摄文物细节等,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力求在宣传片中展现眉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张载祠里:千年文脉的当代回响
第五天, 实践团成员们沿“横渠书院”牌坊步入古祠,逐一参观了张载生平展、关学思想陈列馆及历代碑刻群。在“四为”箴言碑前,队员们驻足良久,轻声诵读间感悟先贤“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团队指导老师结合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勉励大家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用专业所长服务基层群众。
收官两社区:健康接力绘温情
第六至第七天,实践团转战滨河社区和平阳社区,将健康服务的接力棒稳稳传递。有了前几日的经验,志愿者们的服务更显娴熟:为居民们测量血压,为老人们提供肩颈按摩。眉县委员会负责人对实践团给予高度评价:“你们不仅带来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更用青春活力激活了社区的文化氛围。” 志愿者们感慨到实践是双向成长的修行。
实践团与社区站合影留念。刘晓妮 供图
7天的眉县之行,实践团的足迹从社区到景区,从纪念馆到古祠堂,用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以青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正如团队旗帜上的“微尘”二字,微小却坚定——无数像这样的青春力量汇聚起来,终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的磅礴洪流。而这段“红旅医心,乡韵传承”的记忆,也将成为每位志愿者心中最珍贵的夏日印记。
通讯员 杨海瑶
联系我们

电话:029--89624661
广告:181-9126-0162
招商:133-8918-3151
邮箱:1051286110@qq.com
官网:www.xczxsxw.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新城大院北门68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