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过后的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农家乐“春花的院子”。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陕西网】摘录:“参加培训收获满满。接下来,我将甩开膀子加油干,为咱村老百姓多做实事好事!”3月16日,在柞水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示范培训班结课后,红岩寺镇本地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贻选表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增强基层干部履职本领,压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柞水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委党校、县农业农村局等联合举办了本次示范培训班。培训班为期3天,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重点,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药材种植等15个专题进行培训,突出实效性和实战性,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抓党建,促振兴,强堡垒。柞水县以坚持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发挥党员带动作用三项举措,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党建引领 推动资源共享
“我们村和龙潭村、药王堂村等4个村结了对子。我作为‘结对村’的顾问,主要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经验,帮助村民搞起了民宿旅游,增加了收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农家乐“春花的院子”负责人李春花说。
在“春花的院子”,庭院干净整洁,屋里桌椅摆放整齐,厨房大锅里的菜肴香气四溢。客人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谈笑风生,一派悠闲自在的农家生活景象。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柞水十三花”省级传承人,李春花2008年在朱家湾村办起农家乐。当时,全村仅有2家农家乐。在她的带动下,现在,村里发展起农家乐216家、高端民宿64家,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一家好不叫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表示,2023年,该村主动联系周边4个资源相似、交通相连的村开发组建联合体,以党建引领推动资源共享,开发了民宿旅游、一体化农业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形成“强村带弱村”的共谋发展局面。
柞水县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三联三强三促”活动,实施“强村带弱村、部门带帮扶村、强企带一般村”行动,截至目前,共建立产业链党支部4个、功能性党小组84个,结成帮扶对子30对,实施帮扶项目56个,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集体经济支撑 增强发展造血能力
群山环绕、泉水甘甜、林木繁茂、空气洁净……柞水县优越的生态条件,赋予了木耳良好的生长环境。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工人在木耳种植基地内平整土地、清除杂草、消毒、检修大棚及喷淋设备。
“我们村的木耳不仅产量高,质量也是一茬比一茬好,我们种植户和在基地务工的群众腰包都鼓起来了。现在,木耳可以销售到各大商超、批发到全国各地,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连续几年在金米村承包木耳大棚的詹金凤说。
木耳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广大种植户和基地务工人员实现了脱贫致富。“小木耳、大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政策红利。
“村里要探求‘农业+旅游+康养’新模式,挖掘木耳在健康饮食中的潜能,形成体验、观光、休闲的农旅文创综合业态。”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
柞水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新格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持续做精做优“药畜茶果烟”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3年,柞水县新改建木耳大棚610个,年种植木耳1.08亿袋,品牌价值突破30亿元,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
党员带动 提升致富增收能力
“现在,村里环境治理得越来越好,到处都非常干净。”“这几年又大力发展产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经常举办活动关心关爱大家。”“这都是村上的‘领头雁’选得好。”……
日前,在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村民你一句我一句。他们口中的“领头雁”,就是老庵寺村党支部书记邹志勇。
曾经的老庵寺村,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落后。变化得益于柞水县“归雁计划”的实施。邹志勇回到村里担任村支书后,他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着力破解集体经济空壳、主导产业薄弱、群众增收困难等问题,带领村子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济效益从小到大、从大到好的巨大转变。
2023年,他和村两委成员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木耳、香菇、民宿等产业,种植木耳100万袋、香菇20万袋,发展特色民宿8家,年收益达321万元,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柞水县紧盯人才优势,将优秀人才吸收进党组织,选拔培育了一批能力突出、社会认可的“领头雁”,示范带动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深入开展“归雁计划”,吸引外出创业经商人员返乡担任村(社区)干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目前已成功引回人才2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