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大振兴 落地生根遍地花
发布时间:2022/7/5 浏览量:5711
【乡村振兴陕西网】摘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近年来,我省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在三秦大地上掀起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火热实践,涌现出一批生动鲜活的奋斗典型,建设了一批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美丽新乡村。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本报特选取5个代表性村庄,讲述它们生动鲜活的发展故事。
四卜树村:支部发力,村民受益
漂亮的四卜树村
“50多年前,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修田打坝、植树造林,村干部和党员冲锋在前,为改善村子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6月21日,神木市西沟街道四卜树村党支部书记杜卡田指着村史馆里的老照片说,“现在条件好了,我们更要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村民的光景过得更好。”
2011年底,四卜树村党支部换届工作启动,村民们都盼望选出一位能干事的人来给大伙当好这个家。经过筛选,外出创业多年的杜卡田进入了村民的视野。
“他善谋事,敢担当,就选他,没错。”村民们说。
肩负着党员的重托和群众的期许,杜卡田当选为四卜树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0多年。
“要发展,首先要改善人居和营商环境。”杜卡田说。
村上2200多万元的煤矿补偿款到账后,不少村民提出把这笔钱按人头分了。“不能看眼前小利,要有长远打算。”经过反复商讨,村两委一致认为:要抢抓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将全体村民集中到一起,统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杜卡田对班子成员说:“不要怕闲言碎语,只要我们把新农村建好了,村民自然会认可的。”
规划制定出来了,但2200多万元的资金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近9000万元的预算相差太远。“钱不够,我想办法。”关键时刻,杜卡田当即拍板,打消了村民的顾虑。2014年秋天,四卜树村新农村建设破土动工。两年后,拥有138套别墅、144套单元房、38套商铺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投入使用。
一栋栋小洋楼整齐划一,一条条柏油马路宽敞笔直,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祖祖辈辈生活在“五沟八岔”的四卜树村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也实现了不出村就能挣钱的愿望。
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招商引资。该村引进神木澳牛牧业有限公司等12家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涉农企业,年产值达2.3亿元。村集体盘活3.5万亩闲置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0万元。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四卜树村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个荣誉称号,成为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石砭峪新村:新风吹进山窝窝
石砭峪新村的党建文化广场
6月28日早晨,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村民柴小会和媳妇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的客人。“整村搬迁后,我们靠村里优越的生态环境办起了农家乐,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柴小会说,“村子越美丽,游客就越多,游客多了,农家乐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地爱护环境。”
以前,石砭峪群众居住在秦岭深处,生活条件艰苦。为了改善山区群众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依照省市区扶贫开发政策,2018年5月起,石砭峪山区7个自然村的村民陆续搬出老房子,搬进了白墙灰瓦的洋房新居。
虽然搬进了新居,但由于村民仍保持着原先分散居住养成的生活习惯,村里的卫生情况不好,这让石砭峪新村党支部书记董乃会头疼不已。
“讲文明树新风。推进乡风文明要先从整治环境卫生入手。” 董乃会说,为此,石砭峪新村推行“街长制”,在每条街巷建立“责任干部—责任党员—监督员—责任人—群众”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全村从街巷美向庭院美、家风美延伸。经过不懈努力,原来垃圾随意丢弃,乱吐痰、乱扔烟头等现象在石砭峪新村不见了。“村子的形象,就是自己的形象。”柴小会说出了全体村民的心声。
在推进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石砭峪新村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石砭峪新村先后建成了1800多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广场建有11块宣传栏、7座党建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雕塑,设置了道德教育警示牌。石砭峪新村还建成了包含新村简介、历史变迁、家风家训及名人诗词等内容的道德建设文化墙及石砭峪新村文化大礼堂。此外,石砭峪新村制定了村规民约,设置道德红黑榜、善行义举榜,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最美劳动者”等评选活动,通过“评、晒、奖”,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肖东村:引来人才兴产业
肖东村技术员马志强(左一)正在查看村民刚采摘下来的西红柿
夏日的朝阳,把礼泉县昭陵镇肖东村从沉睡中唤醒。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两年,村上建起了大棚,还硬化了道路,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村子变美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6月23日,村民惠峰娃乐呵呵地说,肖东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离不开能人刘晓军。
肖东村曾经是礼泉县有名的“后进村”。2017年,那时的肖东村以苹果、酥梨为主导产业,但经济效益不佳,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万元。为了带动村上发展,昭陵镇积极邀请致富带头人刘晓军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
刘晓军告诉记者,村“两委”在推动常规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村上盘活了旧庄基,建成一个年出栏100头的秦川牛养殖场、一个年出栏6000头的生猪育肥场,还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设想,群众纷纷响应。通过一期、二期项目,肖东村共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2座、圆形拱棚62座。目前一期建设的大棚已全部投入运营,效益显著。2021年,肖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2020年,我承包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小乳瓜,仅8个月就卖了17.5万元。去年,我又种植反季节西红柿,一棚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村民刘江涛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再赚十几万元肯定也没问题。”
2017年以来,刘晓军先后投资120万元,撬动项目资金900万元,对肖东村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新修水泥路4.6公里,建设休闲广场、景观涝池、文化长廊、党群服务中心等,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来肖东村创业兴业的人才更多了。土生土长的肖东村人赵娟,看到这几年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退休后就到村委会办公室当了文员,负责文件的收发、管理等工作,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
马志强是肖东村针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现有人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专门从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聘请来的技术员。马志强长期担任肖东村技术服务专家,指导日光温室规划、建造、育苗、田间作务等,帮助大棚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
肖东村采取“专家人才+乡土技术员+大棚种植户+产业基地”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农户开展科技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现场教学、技术咨询等服务,有效发挥示范引领和科学技术“传帮带”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刘晓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留住中青年生力军,吸引有志在农村发展的人才,共同推动肖东村发展。”
中西沟村:好生态带来好光景
中西沟村民宿
6月24日,记者走进秦岭深处,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风景秀美,河流从村庄中穿过,农田与远山遥相呼应,秦岭南麓特有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村民谭利军汗流浃背地说:“尽管天热,手里的活儿也不能停啊。我家正在升级改造农家乐,要争取早点完成,早点营业!”
今年是谭利军结束外出务工返乡的第10个年头。初回村,他养过大鲵,失败了;开农家乐,不温不火。但随着中西沟村走上生态振兴的道路,谭利军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2017年,中西沟村结合留坝县“四养一林一旅游”的主导发展方向,研究制定了《中西沟村发展规划》,确定了“一轴一心三区多点”(河道景观轴、综合服务中心、农博休闲区、特色农耕区、森林康养区、点状业态带动)整体规划,提出了以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推动农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条件的发展思路。
中西沟村抓住生态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近年来,该村建成食用菌基地1处、冷库3座,带动发展食用菌60余万筒,打造20万筒食用菌采摘园1个;发展中蜂养殖,带动群众养蜂80余箱;实施特色经济林改造3466亩,打造800亩板栗采摘园1个;大力发展山药、中药材种植,山药种植面积达80余亩,猪苓、白芨种植面积达60余亩。全村累计分红6.5万余元,脱贫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
与此同时,中西沟村的“颜值”和群众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村里先后种植紫薇、樱花等树木1.5万余株,建设花坛120个,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全村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34户,建设污水处理站1处,实现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并实施“花开万家·庭院美化”“清五堆改六小美化四旁”等工程,大力开展“清洁卫生家庭”“美在农家”“最美养花人”等评比创建活动。
腰包鼓了,村子美了,乡风也要文明起来。中西沟村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中西沟村“红九条”村规民约》,形成了“我制定、我遵守、我执行、我监督”的浓厚氛围。同时,中西沟村建立了关爱回馈机制,采取物质奖励的形式,以“孝、善、诚、勤、俭、美”为标准,完善道德诚信评价体系,以评立德、以规促德,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这两年,谭利军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五坪村:桑蚕吐出“致富丝”
六月十日,在汉阴县涧池镇五坪村,桑蚕养殖户陈善铁在采摘桑叶
6月初是汉阴早春蚕的吐丝季。6月5日,五坪村养殖户陈善铁天不亮就从床上爬了起来,顾不上洗脸,一路小跑到蚕舍。看到胖嘟嘟的春蚕终于开始吐丝结茧,陈善铁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五坪村是汉阴县涧池镇的一个小村庄,是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的人们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为主,一直缺乏有效的致富途径。2021年春天,为了给村上谋划一个效益良好的产业,让群众多一条致富的路,村干部们瞅准了养蚕这个古老的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文炬生说:“涧池镇养蚕历史悠久,五坪村、王家河村等村子还成规模保留着老桑园。对五坪村而言,由于生态环境良好,桑树更是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桑蚕丝制品受到市场欢迎。只要市场行情好,一公斤蚕茧至少能卖70元,比养羊、养牛的效益要好得多。”
2021年3月,在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与指导下,陈善铁在自家小院内设置了一间养蚕室,买了15张蚕种纸。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批春蚕平均每张蚕种纸蚕茧的产量达到73公斤,第一年的总收入达到6万余元。
看到桑蚕吐出了“致富丝”,五坪村群众纷纷加入桑蚕养殖行业。于是,桑蚕养殖在村里快速推广,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大规模养殖。
“蚕桑产业是个好产业,能带动农村群众持续增收。”文炬生说。为了让五坪村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该村改造桑园1000余亩,大力推行科学养蚕技术,推动蚕桑产业上规模、提质量。今年,该村趁热打铁,向养殖户免费发放蚕种653张,群众养蚕积极性很高。
在五坪村蚕桑产业迅速壮大的同时,涧池镇根据全产业链的发展要求,设立了桑园管护、桑叶采摘、蚕室管理、幼蚕饲养、蚕茧上下架等多个就业岗位,并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民工平均日工资的标准,吸纳周边50多名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据此测算,仅劳务用工工资性收益一项,单季养蚕即可带动人均增收近4000元。
“现在养蚕是个赚钱门道,年底能分红,在产业园务工还能挣工资。”五坪村养蚕工人老杨开心得合不拢嘴。
据估算,今年五坪村春季蚕茧产量将达4.5万公斤,按照现阶段的蚕茧市场价和春、夏、秋三季养蚕规模计算,全年蚕茧销售额可突破200万元,实现蚕桑产业年产值400余万元,产业收益惠及农户480户。
来源:陕西日报
联系我们
电话:029--86339585
广告:181-9126-0162
招商:158-2907-4800
邮箱:1051286110@qq.com
官网:www.xczxsxw.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新城大院北门68号院